從武漢前線傳回來的聲音——戰(zhàn)“疫”手記之冼曉云 冼曉云:我們在前方很好 你們也要保重 “2月9日凌晨,接上級領導通知要從我們醫(yī)院調配人員支援武漢,以自愿報名為主,我毫不猶豫報了名。早上七點,院黨委經過慎重考慮,因我是重癥醫(yī)學科的護士,對危重病人有一定的搶救經驗,決定讓我代表醫(yī)院參加援鄂醫(yī)療隊。接到出發(fā)的信息,我既激動,又緊張,余下更多的是忐忑。匆匆打電話告知我媽媽,她沉默了一會,只是跟我說記得帶衣服,自己注意安全。弟弟默默地幫我收拾行李,開車送我去援鄂集合點,臨行前悄悄地塞了我一個紅包。現(xiàn)在想想都有種想哭的感覺,他們支持著我的每一個決定,做我最堅強的后盾!
2月10日-2月13日,我們開始了緊張的培訓。怎樣穿脫防護服,怎樣做好房間的分區(qū),怎樣做好個人防護,這些都是我們要一一落實到位,不及格不能進艙。畢竟只有保護好自己,我們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。
在這段時間,為了大家的安全,隊員們的頭發(fā)必須做一些處理,就在我的房間,愛美的女生們含淚或剪或剃掉了自己心愛的秀發(fā)……心中縱有萬般不舍與為難,卻能義無反顧地堅定執(zhí)行。
2月14日,馳援武漢的第五天,我首次進艙后,護士長進行了工作分工,主班、登記、引領、責護,每人有分工、有流程,大家相互對接,迅速展開工作。
2月15日,馳援武漢的第六天,寫日記前,剛結束和科主任的視頻電話。電話中,領導詢問了工作情況,并叮囑我要吃飽、休息好,才能更好地戰(zhàn)斗。這些關心,雖然遠隔千里,但讓我感覺特別溫暖。
2月17日凌晨,我分在A區(qū)值班。在這個靜謐的夜里,病人們都已進入睡眠。由于首次上夜班,我必須要盡快的熟悉這里的環(huán)境、設備。密閉不透氣的防護服極大的消耗我的體能,嚴密的口罩和防護服包裹導致吸氧不足,引起的頭痛也讓我不得不先坐下調整我的呼吸,霧氣水珠不斷從護目鏡邊緣滴下,雖然提前做了防霧處理,但好像不能保證長時間的清晰。
工作結束后,嚴格按照防護流程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后,我的手早已泡得發(fā)白,由于嚴密包裹額頭耳后也形成了水泡型壓瘡。我抬頭看了看掛在天上的月亮,雖說今天不是十五,但它好像我小時候媽媽在家等我的燈光一樣,在鼓勵我說,加油!你可以的!
2月19日,今天我值班的時候來了五六個病人,雖然方艙醫(yī)院收的都是輕癥的病人,但瑣碎的事情一點都不少,每次穿著層層裝備救治病人,說實話真的不容易,我只要一說話,眼罩里面全是霧氣,只能靠著霧氣之間的縫隙去看清操作。很多時候在模糊的視野中看到他們比的大拇指,說的每一聲謝謝,我知道所有的辛苦都值得。
想起一個星期前剛來武漢的時候,有些緊張,也有些激動,我和媽媽通了視頻電話,一開始還覺得沒啥,但我媽哭了,我也沒忍住,也一起哭了。
到武漢后,我每天都會和家里人聯(lián)系,和弟弟聊天,和兩個小侄子、同事們視頻。他們每次都會在視頻里和我說“曉曉加油”,我想告訴遠在千里之外關心我們的親人、同事、朋友們,我們會加油的,我們在前方很好,你們也要保重。在那春暖花開之時,我們就能平安歸來。”
冼曉云2020年2月21日